正确答案: CDE
患者出现气促症状多与活动相关 心脏瓣膜病进展可导致胸痛症状 体循环栓塞以脑栓塞最常见
题目:患者男性,68岁。有较长时间反复出现活动后气促的症状,5年前曾经就诊行心脏超声检查提示有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轻,中度狭窄,后间断服用利尿剂等药物,最近轻微活动就可出现气促症状,同时伴有胸前区疼痛。
解析:1.主动脉瓣狭窄最常见的病因是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和老年性主动脉瓣钙化,我国以风湿性多见。单纯的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极少见,多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二尖瓣病变。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出现气促症状多与活动相关,劳累、情绪激动、感冒等亦可诱发。主动脉瓣狭窄发展到严重程度时会引起冠脉血流灌注不足,从而导致心肌缺血,引起胸痛症状。体循环栓塞以脑栓塞最常见。50%~70%的患者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衰后自然病程明显缩短,因此终末期右心衰少见。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心绞痛型冠心病胸痛的特点是( )
性质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感
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所激发
疼痛在3~5分钟内渐消失
[多选题]气与血的关系可表现为( )
气能生血
气能行血
血能生气
血能载气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多选题]心脏重塑的早期干预包括
降压达标
根据危险分层,调脂达标
治疗糖尿病
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防止毒品对心肌的损伤
[单选题]采用两种疗法治疗糖尿病,甲疗法治疗100人,60人有效,有效率60%;乙疗法治疗80人,40人有效,有效率50%。平均有效率为( )
55.6%
解析:甲疗法治疗100人,60人有效,有效率60%;乙疗法治疗80人,40人有效,有效率50%。平均有效率为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