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BCDE

体质 性别 年龄 种属 个体

题目:引发中药不良反应的机体因素包括

解析:引起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机体因素:特殊人群,性别、年龄差异、性别、个体、种族、病理。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角倍区别于肚倍的性状特征是
  • 菱角形,具不规则的角状分枝

    角倍柔毛较肚倍明显

    壁较薄

  • 解析:本题考查角倍和肚倍的性状特征。肚倍的性状鉴别特征:呈长圆形或纺锤形囊状;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微有柔毛。质硬而脆,易破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壁厚;气特异,味涩。角倍区别于肚倍的鉴别特征:呈菱形,具不规则的钝角状分枝,柔毛较明显,壁较薄。药材的鉴别特征属于考试重点。除以多项选择题出现外,还可以最佳选择题和配伍选择题出现。建议考生牢记药材的鉴别特征。

  • [单选题]某男,47岁。急性胃出血,面白,四肢厥少气懒言,大汗淋漓,舌淡,脉微细。中医辨证是( )
  • 气随血脱证

  • 解析:临床表现急性胃出血,面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出血导致气脱,辩证为气随血脱证。

  • [单选题]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号的格式是
  • 国食注字TY+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

  • 解析:(1)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号的格式为:国食注字TY+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

  • [单选题]按蒙医传统服药的“服药十则”,以下药物分别在何时服用:治疗寒证及驱虫药
  • 早晨空腹服

  • 解析:蒙医传统用药的“服药十则”是:治疗寒证及驱虫药,早晨空腹服;补养或下清“赫依”(通便、通经)药,食前服;上行“赫依”(理气)药,食间服;司命“赫依”(镇静)药,食药交替服;平喘、祛痰或催吐药,不定期服;止逆药,与食混服;止噎或开胃药,夹食服(饭前饭后各一半);治“巴达干”病或毒剧麻药及催眠药,睡前服。

  • [单选题]含淀粉等赋形剂的是
  • 片剂

  • 解析:片剂含淀粉等赋形剂。

  • [多选题]黄柏常见的炮制品有
  • 盐炙黄柏

    酒炙黄柏

    黄柏炒炭

  • 解析:黄柏常见的炮制品有:盐黄柏、酒黄柏、黄柏炭。

  • [单选题]能益肾强腰的药是
  • 刺五加

  • 解析:本组题考查常用补虚药的功效。刺五加: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活血脉。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软,体虚赢弱,跌打伤,骨折,水肿,脚气,阴下湿痒。

  • [单选题]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测定采用
  • 气相色谱法

  • 解析:农药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有机氯、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等。其中有机氯类农药中滴滴涕(DDT)和六六六(BHC)是使用最久、数量最多的农药。虽然大多数国家已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禁用有机氯农药,停止生产滴滴涕和六六六,但由于它们在土壤或生物体中长期残留和蓄积而危害人体健康,故各国依然都非常重视食品和药物中残留量的检测和限量问题。《中国药典》对人参、西洋参、甘草和黄芪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进行了规定,六六六(BHC)不得超过0.2mg/kg;滴滴涕(DDT)不得超过0.2mg/kg;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超过0.1mg/kg。人参、西洋参还规定,六氯苯不得过0.1mg/kg;七氯不得过0.05mg/kg;艾氏剂不得过0.05mg/kg;氯丹不得过0.1mg/kg。有机磷农药常见的有敌敌畏、对硫磷、乐果等。《中国药典》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及制剂中部分有机氯、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的农药残留量。答案选A

  • [单选题]山豆根的用量
  • 3~6g

  • 解析:本题是本次大纲新增内容,主要考查有毒药物的剂量。考生应该熟悉常见有毒药物的使用剂量,如三颗针的用量应控制在9~15g;山豆根的用量应控制在3~6g;天南星(制天南星)的用量应控制在3~9g;木鳖子的用量应控制在0.9~1.2g;附子的用量应控制在3~15g;雄黄的用量应控制在0.05~0.1g;白果的用量应控制在5~10g;华山参的用量应控制在0.1~0.2g;苍耳子的用量应控制在3~10g;牵牛子的用量应控制在3~6g;商陆的用量应控制在3~9g;常山的用量应控制在5~9g;蜈蚣的用量应控制在3~5g;蕲蛇的用量应控制在3~9g;香加皮的用量应控制在3~6g;金钱白花蛇的用量应控制在2~5g;全蝎的用量应控制在3~6g;仙茅的用量应控制在3~10g;半夏的用量应控制在3~9g;甘遂的用量应控制在0.5~1.5g;白附子的用量应控制在3~6g;朱砂的用量应控制在0.1~0.5g;制川乌的用量应控制在1.5~3g;洋金花的用量应控制在0.3~0.6g;蟾酥的用量应控制在0.015~0.03g等。

  • 推荐下载科目: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正高) 消化内科学(副高) 妇产科学(副高) 中医骨伤科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学主治医师(代码:352) 主管中药师(代码:367) 中医临床三基(护士) 麻醉学专业知识 医学检验(中级) 乡镇执业助理医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