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呋塞米

题目:患者男性,74岁,因“间断心悸、胸闷8年,加重1周”来诊。高血压10年,血压最高170/90mmHg(1mmHg=0.133kPa),口服“缬沙坦片80mg,每天早晨1次,血压控制不详,口服“阿司匹林100mg”6个月余;糖尿病2年,口服“二甲双胍片0.85g,每日2次”,血糖控制欠佳;对磺胺类药物过敏。查体:血压145/80mmHg,心界稍向左下扩大,心率80次/分,律齐,双下肢轻度压凹性水肿。心电图:窦性心律,部分导联T波异常。诊断:①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Ⅲ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②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③2型糖尿病。用药医嘱:①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天早晨1次,口服;②氯吡格雷片首次300mg,之后75mg,每天早晨1次,口服;③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每夜1次,口服;④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mg,每8小时1次,口服;⑤呋塞米片20mg,每日1次,口服;⑥缬沙坦片80mg,每天早晨1次,口服;⑦二甲双胍肠溶片0.85g,每日2次,口服。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中医学理论体系发展过程学术争鸣的时期是( )
  • 宋、金、元


  • [多选题]药物经济学与随机临床试验的差异表现在
  • 二者的研究目的不一样

    二者比较的对象不一样

    二者的研究结果不一样


  • [多选题]抗结核病化学治疗的作用包括
  • 防止结核变异菌株产生耐药

    早期迅速杀灭结核分枝杆菌

    消灭体内持留菌,最大限度减少复发


  • [多选题]大剂量阿托品抗休克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 对抗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

    舒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

    兴奋中枢神经,改善呼吸

    舒张冠状动脉和肾血管

  • 解析:大剂量阿托品治疗,能解除血管痉挛,舒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大剂量时对α受体也有一定的阻断作用,扩张血管,解除休克时血管痉挛,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使心排出量、冠脉流量增加,耗氧量下降,增加组织血流灌注量,改善微循环。阿托品在大剂量应用时可因兴奋中枢神经系统而致烦躁不安;因抑制出汗而使皮肤干燥,甚至体温升高、心率增加及尿潴留等副作用,故目前已渐少用。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神经外科(正高) 营养与食品卫生(正高) 神经外科学(副高) 口腔医学(副高) 卫生毒理(副高) 外科护理(副高) 中医骨伤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8) 病理学技术(士)(代码:106) 核医学医师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