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解除局部包扎及外固定物,经观察不见好转,切开筋膜减压

题目:患者男,25岁。外伤致右侧胫骨骨折,行右小腿石膏外固定1天后出现患肢剧痛,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足趾苍白、麻木发凉,小腿张力增高,局部有水疱,牵拉足趾引起小腿疼痛。

解析:1.骨筋膜室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围成,室壁坚硬(韧)。当四肢骨折,特别是小腿骨折时,引起肌损伤水肿及筋膜下血肿使室内容物体积骤增,或肢体挤压伤、外包扎过紧,使室容积骤减,均可导致室内压力迅速升高。首先静脉回流障碍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静脉淤血和微血管渗出,更加重肌肉水肿及室内高压并形成恶性循环。小腿骨筋膜室内压力超过7.31kPa(55mmHg)时,向肌肉供血的小动脉即关闭。一般肌肉缺血2~4小时后麻痹、8~12小时后完全坏死。 2.治疗须及早作一至数条长切口,彻底切开患室的深筋膜,分开肌束直抵骨膜,以充分减压引流,既能有效止痛,又可防止肌肉神经缺血坏死。皮肤切口一般不缝合,仅以凡士林纱布稀疏填塞、外加多层无菌敷料包扎,待肿胀消退再延期缝合,局部切开减压引流后,应控制感染,并纠正脱水、高血钾、酸中毒,以防休克、急性肾衰竭发生。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用拇指或手掌在治疗部位上以一定的压力向一边推动的手法为
  • 抹法


  • [单选题]下列关于核医学基本显像原理错误的是
  • 标记后的化合物和原化合物具有相同的生物学特性,但可以不具有相同的物理、化学性质

  • 解析:核医学成像的基本显像原理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作为示踪剂,引入人体后,以特异性或非特异方式浓聚于特定的正常脏器组织或病变组织。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放出射线后,可以通过射线探测仪追踪标记化合物在机体内的分布、数量及代谢途径等。其中,作为研究对象的化合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后与原非标记化合物具有相同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生物学性质。

  • [单选题]人体保持直立姿势及活动时必须克服的负荷属于
  • 重力


  • [单选题]对肺气肿应采用的康复治疗技术是
  • 腹式-缩唇呼吸


  • [单选题]改良Ashworth分级法1级的表现是
  • 肌张力略增加


  • [单选题]静脉
  • 与相应动脉相比静脉管壁薄,管腔大,弹性小

  • 解析:静脉因所承受压力小,故管壁薄、平滑肌和弹力纤维均较少,弹性和收缩性均较弱

  • [单选题]关于康复评定不正确的是
  • 疾病学诊断的过程


  • [单选题]儿童运动障碍疾病中,"棘突及椎板缺如,椎管向背侧开放,好发于腰骶部"属于
  • 脊柱裂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耳鼻咽喉科(正高) 职业病学(正高) 中医妇科学(副高) 中药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副高)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中医师承及确有专长考核 住院医师规培(儿科)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康复科) 执业兽医(水生动物类)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