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血培养
题目:肠热症病程的第一周,检出伤寒沙门菌最高阳性率的方法是
解析:肠热症发病的1~2周内病原菌两次进入血流引起菌血症。菌血症间期病原菌在肝、胆囊、骨髓、脾中繁殖。发病1~2周内采取标本时可取患者血液或骨髓穿刺标本培养阳性率较高。发病2~3周后病原菌从粪便或尿液中排出体外。于发病2~3周后应采集患者粪便或尿液标本进行培养,培养出病原菌的阳性率较高。沙门菌是肠道传播的病原菌,不存在于患者痰中。肠热症发病2~3周后病原菌才从粪便、尿液中排出。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在质粒中,决定细菌性菌毛的因子称为
F因子
解析:致育质粒即F质粒,带有F质粒的细菌为雄性菌,能长出性菌毛;无F质粒的细菌为雌性菌,无性菌毛。
[单选题]与弗兰克氏菌共生固氮的植物属于
木本科
[单选题]欲了解某病在某地区的危害状况,进行现况调查时宜选用( )
抽样调查
[单选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使肝细胞产生损伤的主要因素是
免疫参与造成肝细胞损伤
[多选题]生物体突然发生遗传物质的变化,称为突变。突变的分子基础是碱基的点突变和缺失,有关点突变正确的叙述是
突变是由于DNA中嘌呤、嘧啶碱基变化的结果
点突变起源于单一碱基的变化或缺失
点突变可造成出现严重后果的氨基酸替换
也可产生一点也不发生变化的蛋白质
解析:点突变的后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突变发生在基因的什么地方,它能够产生一点也不发生变化的蛋白质,也能引起某种无关紧要的氨基酸替换,或造成严重后果的氨基酸替换,或完全不形成蛋白质,因此不是所有点突变都可以被观察到。
[单选题]培养肠道致病菌常用的选择性培养基是
SS培养基
解析:SS培养基含有抑制剂胆盐、煌绿、硫代硫酸钠,对大肠埃希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肠道致病菌则无明显抑制作用,是沙门菌属及志贺菌属的强选择培养基。
[单选题]培养脑膜炎奈瑟菌应在培养基中加入
10%80℃加热的羊血
[单选题]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肠炎的病原体是
大肠埃希菌0157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