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D

因不可抗力不能行使请求权 权利人死亡尚未找到继承人

题目: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包括( )。

解析:解析:民法通则规定,能引起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包括不可抗力以及其他阻碍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情况。A、B项均为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D项权利人死亡尚未找到继承人,是阻碍权利人行使权利的客观情况,也是能引起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故选C、D。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列关于法系与法律体系含义的表述哪个是不正确的?( )
  • 法系是根据英国普通法(判例法)和欧洲大陆法典法的历史传统而对法所作的分类

  • 解析:解析:法系是根据历史传统,但不是英国普通法和欧洲大陆法典法的历史传统,对法所作的分类,故A选项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正确。

  • [单选题]甲与乙想盗窃某厂仓库的钢材,乙的一个亲戚恰好在该厂工作,甲让乙设法配一把钥匙,乙将钥匙配好交给甲。某日晚,二人约好在仓库门口汇合,但乙思前想后,觉得事情早晚会败露,最后没有如约前往。甲久等乙不来,只好自己用钥匙打开仓库大门,盗走钢材。几日后,甲将钢材卖出,得赃款30000元,甲分给乙10000元,但乙拒绝接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甲、乙是共同犯罪

  • 解析:解析:共同犯罪是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在共同犯罪中部分共犯退出或者放弃犯罪的,可以成立中止,但除必须具备犯罪中止的一般要件外,还必须具备“有效性”,即有效地阻止共同犯罪结果发生或有效地消除自己先前参与行为对共同犯罪的作用。如果共同犯罪中部分共犯中止自己的行为,但其他共犯的行为导致结果发生时,不能单独成立犯罪中止,而应成立犯罪既遂。也就是说,共同犯罪人要成立犯罪中止,不仅要中止自己的行为,还要阻止其他共同犯罪人实施犯罪或有效阻止犯罪结果发生。因为共同犯罪实行的是“一部行为,全部责任”的原则,如果仅仅中止自己的行为,仍然要对整个犯罪承担责任,但其中止自己的行为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本题中,乙不能成立犯罪中止,甲、乙都是盗窃既遂。A为正确选项。

  • [单选题]明初皇帝朱元璋亲自制定的刑事特别法律是( )。
  • 《明大诰》

  • 解析:解析:明太祖朱元璋以明初乱世和“民不从教”为口实,仿照周公东征殷顽时训诫臣民的书面文告一“诰”,制定了所谓的《大诰》。《明大诰》是以判例形式出现的、带有特别刑法性质的重刑法令。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行为有( )。
  • 不归还超过诉讼时效的债务

  • 解析:解析:考查要点是公序良俗原则。公序良俗原则,是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一般道德。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简称。公序良俗原则是大陆法系各国民法典确立的通行原则。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行为为法律所不许,这些行为类型包括:(1)危害国家公序类型,例如,规避课税的合意。(2)危害家庭关系的行为类型,例如断绝亲子关系的协议。(3)违反性道德行为类型,例如为开设妓院而购买或者承租房屋而签订买卖合同或者租赁合同,或者以非法姘居作为条件的无偿赠与等。(4)射幸行为类型,射幸行为是指以他人的损失作为自己获得偶然利益的行为,如保险、赌博、抽彩票等。其中,赌博属于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5)违反人权或者人格尊严的行为类型,例如,以债务人人身作为抵押的合同或者商店对乘客有关搜身检查的规定等。(6)限制经济自由的行为类型,例如,强势企业封锁市场。(7)违反公共竞争行为类型,例如,招标中的围标行为。(8)违反消费者保护的行为类型,例如,欺诈交易。(9)违反劳动者保护的行为类型,例如,工伤概不负责的规定。(10)暴力行为类型,例如,乘人之危或者显失公平而为的民事行为。综上所述,B项属于上述(2)的类型;C项属于上述(3)的类型;D项属于上述(9)的类型。因此,B项、C项和D项不符合题意,应予排除。拒不归还超过诉讼时效的债务的行为是有法律依据的行为,且该行为并不违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因此,A项是正确答案。

  • [单选题]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 单位犯罪中的单位不包括几个自然人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 解析:解析:单位犯罪是相对于自然人犯罪而言的一个范畴,是指由公司、企业、事业、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并非一切犯罪都可以成为单位犯罪,只有法律明文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犯罪才能成为单位犯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以下三种情况不属于单位犯罪:(1)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2)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3)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我国刑法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实行的是两罚制。因此答案选B。

  • [单选题]下列关于法律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 法律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法律调整所达到的水平

  • 解析:解析:法律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所认同的、相对稳定的、与法和法律现象有关的制度、意识和传统学说的总体。包括法律意识、法律制度、法律实践,是法的制度、法的实施、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等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智慧和知识,是人民从事各种法律活动的行为模式、传统、习惯。社会成员对法及法律现象的共同看法属于法律文化的范畴,故A错误。法律文化不包括因偶然因素变化的成分,故C错。法律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了不同法律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故D错。正确答案为B。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高中 自考公共课 考研 公共管理硕士 考博 教育硕士 在职硕士 成考(高升专/本) 自考专业课 小学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