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D
  • Ⅱ期临床试验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证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

  • 解析:Ⅲ期临床试验新药得到批准试生产后进行的扩大的临床试验阶段。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证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获得批准提供充分的依据。

  • [单选题]既能镇惊安神,又能平肝潜阳.还能收敛固涩的药是
  • 正确答案 :D
  • 龙骨

  • 解析:朱砂、磁石,均性寒而功善镇心安神,治心悸失眠、惊风癫狂。其中,朱砂有毒,长于清心重镇安神;磁石无毒,擅长平肝重镇安神。琥珀甘平质重,善镇惊安神、活血散瘀。龙骨、牡蛎,味涩质重,生用均善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治心悸失眠、肝阳眩晕;煅用均能收敛固涩,治滑脱诸证。然龙骨长于安神、固涩,又善收湿敛疮而治湿疮。牡蛎长于潜阳育阴,善治肝阳眩晕、阴虚动风;又能软坚散结,治癥瘕积聚、瘰疬痰核;煅后制酸止痛,治胃痛泛酸等。故不选牡蛎。

  • [单选题]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的区别在于
  • 正确答案 :E
  • 怕冷

  • 解析:心阳虚与心气虚的共有症状是:心悸,气短,自汗,活动或劳累后加重。心气虚证的临床表现,除上述共有症状外,兼见面色白,体倦乏力,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脉虚。心阳虚证的临床表现,除上述共有症状外,兼见形寒肢冷,心胸憋闷,面色苍白,舌淡或紫暗脉细弱或结代。如出现心阳虚脱,除有心阳虚的症状外,兼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脉微欲绝。心气虚与心阳虚,往往由于年老脏气日衰,或由其他疾病的转变,或者由于汗、下太过以及各种损伤气血的原因而形成。心气虚证以心脏及全身功能活动衰弱为辨证要点。心阳虚证以在心气虚证的基础上出现虚寒症状为辨证要点。故此题应选E。

  • [单选题]被称为"中精之府"的是
  • 正确答案 :E
  • 解析:胆与肝直接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内贮胆汁。胆与肝又有经脉相互络属,故互为表里。胆的生理功能,一是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助饮食物的消化,是脾胃运化功能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并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二是胆主决断,胆具有对事物进行判断、作出决定的机能。胆为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因胆汁直接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故属六腑;但由于胆内藏胆汁,又称“精汁”,与胃、肠等有别,并且与精神活动有关,故归属奇恒之腑

  • [单选题]脾经湿热,口中甜腻,多涎者宜选用下列中( )
  • 正确答案 :C
  • 佩兰


  • [单选题]蓼大青叶的气孔轴式多是
  • 正确答案 :D
  • 平轴式

  • 解析:蓼大青叶横切面:①上、下表皮各1列细胞。②叶肉为异面叶型,栅栏组织不通过主脉。叶肉细胞内含大型草酸钙簇晶及多量蓝色至蓝黑色色素。③主脉向下突出,维管束外韧型。粉末:蓝绿色。①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或微波状弯曲。②气孔多为平轴式。③有腺毛。④有非腺毛。⑤叶肉细胞内含蓝绿色至蓝黑色色素颗粒。⑥草酸钙簇晶多见。故此题应选D。

  • [单选题]药品广告中规定必须出现的内容,在电视中出现的时间不得少于
  • 正确答案 :A
  • 5秒


  • [单选题]炉甘石的功效是
  • 正确答案 :D
  • 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

  • 解析:炉甘石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脾经。性能特点:甘平无毒,入肝、脾经,极少内服,多供外用。能明目退翳,为眼科要药;善生肌敛疮、收湿止痒,为外科疮疹湿痒常用。功效:明目去翳,收湿生肌。主治病证:(1)目赤翳障,烂弦风眼。(2)疮疡溃烂不敛,湿疹湿疮。故此题应选D。

  • [单选题]既可化湿,又可发表解暑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A
  • 佩兰

  • 解析:化湿药多辛香温燥,主入脾、胃经,功能化湿醒脾或燥湿运脾,兼解暑发表;苍术不解暑;羌活、独活、砂仁不可发表解暑;佩兰芳香辛散,性平力缓,主入脾、胃,兼入肺经。功能化中焦湿浊而醒脾、解暑。既善治湿阻中焦、脾经湿热,又可治暑湿及湿温初起。

  • [单选题]药师参与全程化药学服务的重要环节是( )。
  • 正确答案 :D
  • 开展药物咨询

  •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用药咨询服务"。执业药师开展药物咨询,是药师参与全程化药学服务的重要环节,也是药学服务的突破口,对临床合理用药有关键性作用,对保证合理用药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结核病(正高) 神经外科(正高) 卫生毒理(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正高) 全科医学(副高) 小儿外科学(副高) 神经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8) 推拿按摩学主治医师(代码:349)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中医临床三基(医院管理分册)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