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热性惊厥

题目:患儿男,9个月。发热1天,突起惊厥,伴呕吐数次。体温40℃,方颅,咽红,心肺检查无异常,腹平坦,前囟平坦,惊厥呈全身性,持续1~2分钟,停止后能进食。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解析: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为无热惊厥。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有颅内压增高体征及脑脊液改变。中毒性脑病患儿有呕吐以及各种精神症状和脑部神经体征,脑脊液压力增高。婴儿痉挛:①单个发作时间短;②全身尤其是头部和上半身向前屈曲;③发作次数频繁;④发作时间通常是在刚入睡或刚醒而意识尚处于蒙眬状态时;⑤发作期脑电图表现不一。热性惊厥多见于婴幼儿,一般在感染性疾病体温升至38℃以上即可发生,多呈全身强直或强直-阵挛样发作,往往一次发热仅发生一次,发作后不遗留明显脑损害,选项E正确。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列疾病中,最常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的疾病是
  • 支气管哮喘

  • 解析:支气管哮喘的典型特点就是呼气性呼吸苦难,其余选项均常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

  • [单选题]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最易并发
  • 缺血性骨坏死

  • 解析: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损伤了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和旋股内外侧动脉发 出的营养血管支,中断了股骨头的血运,股骨头仅有供血量很少的股骨小凹动脉供血,使股骨头严重缺血,故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会很大。另外发生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也大,故选A。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锥体外系
  • 内囊

  • 解析:纹状体、红核、黑质、丘脑底核均属于椎体外系。

  • [单选题]颅内肿瘤中最多见的是
  • 神经上皮性肿瘤

  • 解析:神经上皮性肿瘤是颅内肿瘤中最多见的。

  • [单选题]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是
  • 甲状旁腺反应迟钝

  • 解析: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又称婴儿性手足搐搦症,绝大多数见于婴儿时期,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以致血清钙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出现惊厥和手足搐搦等症状。血清钙低于1.75mmol/L时,出现惊厥,喉痉挛和手足抽搐。而升血钙,降血磷的内分泌腺是甲状旁腺。甲状旁腺反应迟钝也会使血钙下降。故正确答案为B。

  • [单选题]HIV入侵T细胞的主要门户是
  • CD4分子

  • 解析:HIV选择性的侵犯带有CD4分子的,主要有T4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细胞表面CD4分子是HIV受体,通过HIV囊膜蛋白gp120与细胞膜上CD4结合后由gp41介导使毒穿入易感细胞内,造成细胞破坏。

  • [单选题]链霉素和红霉素抗菌作用针对的细菌结构部位是
  • 细胞质中核蛋白体

  • 解析:氨基苷类的抗菌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中核糖体上。

  • [单选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诊断要点中不包括
  • 多合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

  • 解析:临床诊断要点:①大多数患者为青壮年男性,多数有吸烟嗜好;②患肢有不同程度的缺血性症状;③有游走性浅静脉炎病史;④患肢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⑤一般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易致动脉硬化的因素。

  • [单选题]属于乙类传染病但按照甲类管理的是
  • 肺炭疽

  • 解析:2013年《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后,只有两种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管理,即炭疽中的肺炭疽和非典型性肺炎。故答案选E。   H1N1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C)。此外,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

  • 推荐下载科目: 针灸学(正高)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正高)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正高) 传染病学(副高) 中医外科学(副高)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住院医师规培(核医学科) 医学临床三基(医院管理分册) 核医学技师 中药学(中级)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