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吐温80
题目:下列哪种物质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解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①脂肪酸甘油酯:主要有脂肪酸单甘油酯和脂肪酸二甘油酯。②多元醇型:蔗糖脂肪酸酯;脂肪酸山梨坦(司盘),根据反应的脂肪酸的不同,可分为司盘20、司盘40、司盘60、司盘65、司盘80和司盘85等多个品种;聚山梨酯(吐温)根据脂肪酸不同,有聚山梨酯20(吐温20)、聚山梨酯40、聚山梨酯60、聚山梨酯65、聚山梨酯80(吐温80)和聚山梨酯85等多种型号。③聚氧乙烯型: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或汴泽),常用的有聚氧乙烯40硬脂酸酯等;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苄泽),如Brij30和Brij35,西土马哥,常用做增溶剂及O/W型乳化剂。④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本品又称泊洛沙姆,商品名普朗尼克。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毛果芸香碱有关治疗青光眼的叙述正确的是
对闭角型和开角型青光眼均有效
使虹膜向中心方向拉紧,根部变薄,房水回流通畅,降低眼压
[单选题]硬脂酸镁作片剂润滑剂,但如果加入过量的硬脂酸镁,很可能会造成片剂
崩解迟缓
[单选题]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不得限制门诊就诊人员持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的是
妇科处方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处方管理办法。
第四十二条除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儿科处方外,医疗机构不得限制门诊就诊人员持处方到药品零售企业购药。
[单选题]关于呋塞米的不良反应,叙述错误的是
高钙血症
解析:呋塞米的不良反应是:常见水、电解质紊乱尤其是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时;偶见过敏反应、视物模糊、黄视症、光敏感、头晕、头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胰腺炎、肌肉强直、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指(趾)感觉异常、高糖血症、高尿酸血症。耳鸣、听力障碍多见于大剂量静脉快速注射时(每分钟剂量>4~15mg),多为暂时性,少数为不可逆性,尤其当与其他有耳毒性的药物同时应用时。在高钙血症时,可引起肾结石。尚有报道本品可加重特发性水肿。
[多选题]关于休克的一般紧急治疗,正确的措施是
创伤制动、大出血止血、保证呼吸道通畅
及早建立静脉通路
宜取平卧体位,腿部抬高30°
早期予以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解析:一般处理:平卧位或采用上身及下肢均抬高20°,以利呼吸和静脉回流。常用鼻导管给氧,缺氧严重采用面罩给氧。及早建立静脉通路。注意保暖。故选择ABCD。
[多选题]下列有关除去热原的方法正确的是
离子交换法中的阴树脂可吸附
除去溶媒中热原的方法可用蒸馏法
超滤法:超滤膜的膜孔仅为3.0~15nm,故可有效去除药液中的细菌与热原
解析:除去药液中热原的方法:①活性炭吸附法,即在配液时加入0.1%~0.5(溶液体积)的针用一级活性炭,煮沸并搅拌15分钟,即能除去大部分热原,而且活性炭还有脱色、助滤、除臭作用。但活性炭也会吸附部分药液,故使用时应过量投料,但小剂量药物不宜使用。②离子交换法,热原在水溶液中带负电,可被阴树脂所交换,但树脂易饱和,须经常再生。③凝胶过滤法,凝胶为一分子筛,利用热原与药物分子量的差异,将两者分开。但当两者分子量相差不大时,不宜使用。④超滤法,超滤膜的膜孔仅为3.0~15nm,故可有效去除药液中的细菌与热原。除去溶媒中热原的方法为蒸馏法,利用热原的不挥发性来制备注射用水,但热原又具有水溶性,所以蒸馏器要有隔沫装置,挡住雾滴的通过,避免热原进入蒸馏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