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减少甲状腺血流,使其变小变硬
题目:患者女性,35岁,甲状腺肿大、突眼、心慌、失眠,心率100次/分,血压140/90mmHg,诊断为甲亢。该患者考虑手术治疗,医生要求病人术前服用复方碘化钾,其主要目的是
解析:碘剂(复方碘化钾)的作用在于抑制蛋白水解酶,减少甲状球蛋白的分解,从而抑制甲状腺素的释放,还能减少甲状腺的血流量,减少腺体充血,使腺体缩小变硬。但由于碘剂不能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因此一旦停服后,贮存于甲状腺滤泡内的甲状球蛋白大量分解,将使甲亢症状重新出现甚至加重,因此凡不准备施行手术治疗的甲亢病人均不能服用碘剂。由于硫脲类药物能使甲状腺肿大充血,手术时极易发生出血,增加手术困难和危险,因此服用硫脲类药物后必须加用碘剂。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以下关于法律和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效力说法正确的是
法律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
新规定优于旧规定
法不溯及既往,但有例外
除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
[多选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风险因素有
吸烟
大气污染和粉尘
感染
遗传因素和肺发育不良
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气道高反应性
解析:本题考查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因。慢阻肺的风险因素有:①吸烟;②大气污染和粉尘;③感染;④遗传因素和肺发育不良;⑤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气道高反应性;⑥营养不良和社会经济地位。
[单选题]描述理想混悬液中沉降速度公式为
Stokes
[单选题]下列药物中哪个具有解热消炎镇痛作用
双氯芬酸钠
[多选题]在新药临床试验中如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研究者应采取什么措施
立即对受试者进行适当治疗
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申办者和伦理委员会
研究者在报告上签名并注明日期
解析:在新药临床试验过程中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研究者应在获知消息后24小时内通过电话或传真向申办者报告;随后,申办者应按相关程序向研究者搜集该严重不良事件的详细资料;研究者应确保向申办者全面、详细地提供严重不良事件的有关情况;同时研究者有义务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严重不良事件。此外如发生严重的与试验用药品相关且以前未知的不良反应,研究者也应向伦理委员会报告。
[单选题]下列关于抗菌药物作用的机制中哪一项描述是错误的
利福平抑制DNA多聚酶
解析: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如β-内酰胺类、万古霉素等;②影响细胞膜通透性,如多黏菌素、两性霉素B等;③抑制蛋白质合成,如氨基苷类、四环素类、红霉素、氯霉素等;④抑制核酸代谢,如利福平、喹诺酮类;⑤影响叶酸代谢,如磺胺类、甲氧苄啶等。
[单选题]关于噻唑烷二酮类口服降糖药,叙述错误的是
用药后起效迅速
解析:噻唑烷二酮类口服降糖药主要作用是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减轻胰岛素抵抗,可单独使用,可与磺酰脲类或胰岛素联合应用,故选C
[单选题]分析下列处方中需加葡萄糖多少克可调节成等渗[处方:盐酸麻黄碱5.0g,三氯叔丁醇1.25g,葡萄糖适量,注射用水加至250ml。盐酸麻黄碱、三氯叔丁醇、葡萄糖的氯化钠等渗当量分别为0.28、0.24、0.16。]
3.44
解析:若用NaCl调节等渗,则需NaCI的量X为:X-0.009V-EW=0.009,X=0.009×250-(0.28×5.0+0.24×1.25).X=0.55g,则需葡萄糖量=0.55/0-16=3.44g。
[单选题]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抗菌药作用机制的是
吞噬细菌
解析:吞噬细胞是机体固有的抗外来物质入侵的机能。人类吞噬细胞分小吞噬细胞和大吞噬细胞两类,前者是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后者为血中的单核细胞和多种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病原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后,有两种不同的结局;①完全吞噬:病原菌在吞噬溶酶体中被杀灭消化,并通过胞吐作用(exocytosis)将消化残渣排出胞外。②不完全吞噬:有些病原菌,如结核杆菌、伤寒杆菌等,在免疫力低下的机体中,只被吞噬不被杀灭,称为不完全吞噬。此种吞噬对机体不利,病原菌在吞噬细胞内得到庇护,可以免受体液中特异性抗体、非特异性抗菌药物的杀伤作用;病原菌甚至可在吞噬细胞内生长繁殖,并随吞噬细胞在体内游动而扩散。因此,吞噬作用不是药物的作用而是机体的自身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