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吲哚试验
题目:用于鉴定细菌对氨基酸的分解能力的试验
解析:糖发酵试验、VP试验和甲基红试验是用于鉴定细菌对碳水化合物的分解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是鉴定细菌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IS09000族系列标准的发布年份是
1987年
解析: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7年3月正式发布IS09000-9004五个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系列标准。
[单选题]新生儿产前失血的主要病因是
经胎盘失血
解析:新生儿失血性贫血病因包括:(1)产前出血:主要是经胎盘失血,由于出血隐匿,出血量多少不等,出血速度可急可缓,因此临床表现各不相同。(2)产时失血:多由于分娩时产科意外情况、胎盘及脐带畸形而引起。(3)产后失血:产后失血以脐部、胃肠道和内出血多见,后者多由产伤引起,贫血常在生后24~72h出现多伴有黄疸。
[单选题]下列哪项错误
若被检血小板中的PAIg含量高,加底物显色后颜色浅
解析:ELISA法(双抗体夹心)法:将抗人IgG抗体包被在酶标板反应孔内,加入被检血小板裂解液,若此液中存在PAIgG,便与包被的抗体结合,再加入酶标的抗人IgG抗体,与结合在板上的PAIgG结合,最后加入底物显色,其深浅与血小板裂解液中的PAIgG成正比。PAIg特异性低,只能作为筛查指标。ITP患者经治疗后,PAIg水平下降;复发后,则又可升高,故可以作为检测其病情变化的指标。
[单选题]评价粒细胞输注疗效的最佳指标是
感染是否得到控制
解析:主要是由于中性粒细胞输注后很快离开血循环,而在肺部积聚,以后重新分布于肝、脾,感染时粒细胞常移动至炎症部位。因此,评价粒细胞输注后疗效应观察患者感染是否得到控制或体温是否下降,而不是观察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是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