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杂因素必须与所研究的因素存在统计学联系,出生队列分析能反映疾病与年龄的关系#
出生队列研究实质是多组队列研究的综合应用病死率是表示一定时期内,避开膀胱和血管,钳距为2~3cm,在浆膜下注射少量生理盐水,中间切
- 公共部门的绩效指标一般包括( )。氟化物毒性作用的靶器官是( )。妇女更年期的生理变化,主要与下列哪个器官的衰老密切相关( )。实验流行病学不包括( )。流行病学中的偏倚分为( )。以下检验方法中,共同构建
- 一般将其分为三大类,是颈部的重要体表定位标志,切迹的下方向前凸出称喉结,避开膀胱和血管,钳距为2~3cm,中间切除1~1.5cm,将近端输卵管包埋缝合于输卵管浆膜内,送回用腹腔;③同样方法结扎对侧输卵管;④检查腹腔、腹
- 多次对相同人群进行检查,剪开腹直肌前鞘,避开膀胱和血管,多次轻提避免钳夹腹膜下肠管,游离输卵管,远端游离,并且有神经纤维发出连接螺旋神经节,共同构建了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综合评价体系。使患病率降低的因素包括:①
- 属于非参数检验方法的是( )。流行病学中的偏倚分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氟化物毒性作用的靶器官是( )。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描述疾病的分布
寻找病因线索
评价防治效果
衡量疾病严重程度#每
- 粗死亡率的定义是(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感染谱,包括( )。罹患率可以表示为(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主要相同点是( )。暴发调查中常用的测量指标是( )。离散趋势指标中,总死亡人数占该人群同期平
- 混杂因素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以下检验方法中,混杂因素必须与所研究的因素存在统计学联系,混杂因素不是暴露因素与疾病因果链中的一个环节#方差分析
Z检验
t检验
H检验#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实验阶段、
- 喉结是哪一软骨的结构( )。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
会厌软骨
杓状软骨喉的软骨主要包括不成对的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以及成对的杓状软骨。此外,还有2对小块软骨。甲状软骨为喉软骨中最大的一块,由左右两块四
- 临床试验中采用双盲法是为了控制( )。选择偏倚
信息偏倚#
混杂偏倚
入院偏倚双盲法主要是控制来自受试对象和研究人员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目的是避免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主观因素造成的偏倚,因此属于信息偏倚
- 粗死亡率的定义是( )。按性别计算的所有死亡者占全人群的比例
一定时期内,所有患者中死于某病的频率
在所有死亡者中死于某病的比例
一定时期内,总死亡人数占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的比例#A项为性别死亡率;B项为某
- 反映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有( )。散发、流行和爆发#
季节性、散发和周期性
长期趋势、短期波动和周期性
长期趋势、流行和爆发疾病流行强度常用的指标有:散发、爆发、流行。
- 普查中对400例有乳腺癌的妇女和400名正常妇女进行X线诊断,结果是前者中100例阳性,后者50例阳性。该试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87%、12%
67%、33%
25%、87.5%#
33%、67%
- 混杂因素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与混在偏倚相结合、混杂因子的独立性、外来因素的存在
多病因研究中的偏倚、多种因素所致的结局、与暴露因素无关的因子
不影响效果的评价、与判别因素存在联系、与暴露程度相关
混杂
- 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疫苗组儿童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是16/10万,接受安慰剂组儿童的发病率是57/10万,因此该疫苗的效果指数是( )。72%
0.28
72
3.6#效果指数=对照组的发病率/实验组的发病率=57/16=
- 职业有害因素是否引发职业性损害主要取决于( )。遗传因素
个体因素
接触水平#
接触方式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损害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水平的高低。
- 人群中疾病负担测量的一个直接指标是( )。发病率
潜在减寿年数#
患病率
生存率潜在减寿年数,是指某年龄组人口因某病死亡者的预期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造成的寿命损失。潜在减寿年数是评价人群健康
- 成对的脑颅骨是( )。颞骨#
额骨
枕骨
蝶骨脑颅由8块骨组成,包括成对的颞骨和顶骨,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它们围成颅腔,颅腔的顶是穹窿形的颅盖,由额骨、枕骨和顶骨构成。颅腔的底由蝶骨、枕骨、颞骨、额
- 临床上输卵管结扎常选部位是( )。子宫部
峡部#
壶腹部
漏斗部手术过程:①清点器械和下敷料,确认为腹膜,将其切开后进入腹腔;②常规探查子宫、附件有无异常,吊钩法提取一侧输卵管追踪至伞端,在峡部作抽芯近端包埋法
- 某病的病死率指的是( )。每十万人口的粗死亡率
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某人群所有死亡者中死于某病的比例
某特殊原因引起某病的死亡率病死率是表示
- 混杂因素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与混在偏倚相结合、混杂因子的独立性、外来因素的存在
多病因研究中的偏倚、多种因素所致的结局、与暴露因素无关的因子
不影响效果的评价、与判别因素存在联系、与暴露程度相关
混杂
- 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肺结核和百日咳#
麻疹和丝虫病
鼠疫和霍乱
霍乱和麻风病传染病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①甲类鼠疫、霍乱;②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
- 发病率不适用于( )。描述疾病的分布
寻找病因线索
评价防治效果
衡量疾病严重程度#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可用来反映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可用作描述疾病的分布;通过比较
- 关于疾病年龄分布分析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横断面分析不能反映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
出生队列是对不同年代出生的人群在同时期的发病率或死亡率进行分析
致病因子在不同时期强度不同时,出生队列分析能反映疾病
- 反映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有( )。散发、流行和爆发#
季节性、散发和周期性
长期趋势、短期波动和周期性
长期趋势、流行和爆发疾病流行强度常用的指标有:散发、爆发、流行。
- 患病率通常用来表示( )。病程短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病程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病程短的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暴发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没有病程短的慢性病,所以A项无意义。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
-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诊断试验的真实性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相符合的程度
诊断试验的可靠性是指同一方法在同样条件下,多次对相同人群进行检查,结果的恒定性
并联试验可提高诊断试验的灵敏度
误诊率又称为假阴性率,
- 离散趋势指标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S
QR
R#
CV极差是一组变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因此最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感染谱,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 )。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死亡为结局
未发生感染感染谱是指机体感染了病原体后,经过传染过程,所表现出的轻重不等的临床表现。其中以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最常见。
- 人群中疾病负担测量的一个直接指标是( )。发病率
潜在减寿年数#
患病率
生存率潜在减寿年数,是指某年龄组人口因某病死亡者的预期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造成的寿命损失。潜在减寿年数是评价人群健康
- 离散趋势指标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S
QR
R#
CV极差是一组变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因此最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 临床试验中采用双盲法是为了控制( )。选择偏倚
信息偏倚#
混杂偏倚
入院偏倚双盲法主要是控制来自受试对象和研究人员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目的是避免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主观因素造成的偏倚,因此属于信息偏倚
- 描述某市、某年、某急性传染病发生水平的最佳指标是( )。患病率
感染率
罹患率
发病率#A项多用于慢性疾病;B项多用于评价人群某传染病的感染情况、流行态势和分析防治工作效果:C项多用于暴发调查。
- 切开皮下脂肪,剪开腹直肌前鞘,避开膀胱和血管,多次轻提避免钳夹腹膜下肠管,将其切开后进入腹腔;②常规探查子宫、附件有无异常,将近端输卵管包埋缝合于输卵管浆膜内,检查无活动性出血、血肿,用丝线逐层缝合腹壁、皮肤
- 喉结是哪一软骨的结构( )。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
会厌软骨
杓状软骨喉的软骨主要包括不成对的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以及成对的杓状软骨。此外,还有2对小块软骨。甲状软骨为喉软骨中最大的一块,由左右两块四
- 混杂因素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与混在偏倚相结合、混杂因子的独立性、外来因素的存在
多病因研究中的偏倚、多种因素所致的结局、与暴露因素无关的因子
不影响效果的评价、与判别因素存在联系、与暴露程度相关
混杂
- 暴发调查中常用的测量指标是( )。发病率
患病率
病死率
罹患率#罹患率通常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可以根据暴露程度精确地测量发病概率。
- 流行病学中的偏倚分为( )。住院偏倚、测量偏倚、转诊偏倚
住院偏倚、测量偏倚、信息偏倚
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测量偏倚、混杂偏倚、回忆偏倚偏倚是指随机误差以外的误差,可以发生在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
- 医师不得出具怎样的医学证明文件( )。涉及死亡的
未亲自诊查的#
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的#
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师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必须亲自诊查、调查,并按照规定及时填写医学文书,
- 粗死亡率的定义是( )。按性别计算的所有死亡者占全人群的比例
一定时期内,所有患者中死于某病的频率
在所有死亡者中死于某病的比例
一定时期内,总死亡人数占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的比例#A项为性别死亡率;B项为某
- 普查中对400例有乳腺癌的妇女和400名正常妇女进行X线诊断,结果是前者中100例阳性,后者50例阳性。该试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87%、12%
67%、33%
25%、87.5%#
3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