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考网

以下为起搏器电池耗竭时出现的表现,但应除外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053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肺动脉(pulmonary artery)、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房室传导阻滞、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心肌炎(myocarditis)、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自律性(automaticity)、禁忌证(contraindication)、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 [单选题]以下为起搏器电池耗竭时出现的表现,但应除外

  • A. 起搏频率快慢不均
    B. 感知功能不良或丧失
    C. 起搏方式由DDD转变为VVI
    D. 起搏方式由DDD转变为AAI
    E. 磁铁频率下降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举一反三:
  • [单选题]房性期前收缩的主要机制是
  • A. 窦性心动过缓
    B. 反复搏动
    C. 并行心律
    D. 触发活动
    E. 心房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automaticity)增高和心房内折返激动

  • [单选题]起搏器的感知功能是指
  • A. 起搏器对起搏后QRS波群的识别能力
    B. 起搏器对干扰波的识别能力
    C. 起搏器对自身T波的识别能力
    D. 起搏器对起搏后P波的识别能力
    E. 起搏器能识别自身的P波或QRS波群,并能做出相应反应的能力

  • [单选题]以下为运动试验的绝对禁忌证(contraindication),但不包括
  • A. 不稳定型心绞痛
    B. 急性心肌炎
    C. 严重椎间盘突出
    D. 室性期前收缩
    E. 肺动脉栓塞

  • [单选题]关于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机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有效不应期极度延长,大于逸搏间期
    B. 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延长并且>PP间距
    C. 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和有效不应期均延长,以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延长为主
    D. 有效不应期显著延长,只留下很短的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E. 有效不应期延长

  • [单选题]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是指
  • A. 房室传导比例≥2:1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B. 房室传导比例≥3:1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C. 房室传导比例≥3:2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D. 房室传导比例≥4:1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E. 房室传导比例≥5:1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 [单选题]关于心肌缺血总负荷(TIB)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指24小时内符合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标准的ST段下降幅度和总时间的乘积
    B. 是定量评价心肌缺血的临床指标
    C. 是指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的总负荷
    D. 对预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的预后价值更大
    E. TIB≥60(mm.min)/24h的患者常提示有广泛的冠状动脉病变

  • [单选题]房性逸搏心律与交界性逸搏心律的鉴别主要根据
  • A. 前者频率为40~60次/分
    B. 前者延迟出现的QRS波群前有相关的异位P′波
    C. 前者QRS波群与窦性QRS波群相似
    D. 前者最多见
    E. 以上都不是

  • [多选题]房性心动过速根据发生机制与心电图的表现可分为
  • A. 触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B. 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C. 逸搏性房性心动过速
    D. 自律性(automaticity)房性心动过速
    E.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y3v9lk.html
  • 推荐阅读
    考试宝典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