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考网

流式尿有形成分分析仪通常使用的荧光染料为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299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血吸虫(japonicum)、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维生素K缺乏症(vitamin k deficiency)、肾小管坏死(tubular necrosis)、激发光源(excitation source)、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蛋白质营养不良(protein malnutrition)、肾小管间质性疾病(renal tubulointerstitial disease)

  • [多选题]流式尿有形成分分析仪通常使用的荧光染料为

  • A. 菲啶
    B. 藻红蛋白
    C. 羧花青
    D. 异硫氰酸荧光素
    E. 花青素

  • 查看答案&解析
  • 举一反三:
  • [单选题]关于PT测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PT测定是反映外源凝血系统最常用的筛选试验
    B. 口服避孕药可使PT延长
    C. PT测定时0.109M枸橼酸钠与血液的比例是1:9
    D. PT的参考值为11~14秒,超过正常3秒为异常
    E. 肝脏疾病及维生素K缺乏症时PT延长

  • [单选题]尿液标本冷藏保存的时间最好不超过
  • A. 2小时
    B. 4小时
    C. 6小时
    D. 8小时
    E. 10小时

  • [单选题]光电直读光谱仪与摄谱仪的区别在于
  • A. 激发光源(excitation source)不同
    B. 检测系统不同
    C. 色散元件不同
    D. 光学系统不同
    E. 原子化器不同

  • [单选题]管型的质地厚,有切迹,折光性强,有时扭曲状,且反映肾脏有长期而严重的病变,这种管型是
  • A. 细胞管型
    B. 透明管型
    C. 蜡样管型
    D. 脂肪管型
    E. 颗粒管型

  • [单选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中的嗜异性抗体出现高峰和持续时间是( )
  • A. 出现于发病后1周内,高峰2周4内,持续时间1~3个月
    B. 出现于发病后1~2周内,高峰为2~3周内,持续时间3~6个月
    C. 出现于发病后2~3周内,高峰为3~4周内,持续时间6~9个月
    D. 出现于发病后3~4周内,高峰为4~5周内,持续时间9~12个月
    E. 以上都不是

  • [单选题]新发现的微生物病原有( )。
  • A. 在1976年首先在美国费城分离出的军团菌
    B. 1983年从慢性胃炎病人活检标本中分离出的幽门螺杆菌
    C. 1992年自印度的霍乱流行中分离出的非O1群霍乱弧菌O139血清型新流行株
    D. 1981年首先在美国发现的HIV
    E. 以上都是

  • [单选题]不会引起低比重尿的疾病是( )。
  • A. 尿崩症
    B. 蛋白质营养不良(protein malnutrition)
    C. 糖尿病
    D. 急性肾小管坏死
    E. 肾小管间质性疾病(renal tubulointerstitial disease)

  • [单选题]饱和盐水浮聚法可诊断
  • A. 钩虫
    B. 蠕形住肠线虫
    C. 日本血吸虫
    D. 旋毛形线虫
    E. 卫氏并殖吸虫

  •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vwqvov.html
  • 推荐阅读
    考试宝典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