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房室传导阻滞、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心电图改变(electrocardiogram changes)、洋地黄中毒(digitalis toxication)、心电图特征(ecg characteristics)、心室不应期(ventricular refractory period)、敏感性和特异性(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心电图正常(normal ecg)
[单选题]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除了
A. P波形态多样
B. 心房率常为150~200次/分
C. 常出现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D. P波之间的等电位线存在
E. P波形态与窦性者不同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单选题]下列是心包积液常见的X线征象,但应除外
A. 心脏普大型,呈烧瓶样或球状
B. 心缘搏动增强
C. 上腔静脉扩张
D. 主动脉搏动正常或减弱
E. 主动脉影缩短
[单选题]关于洋地黄效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洋地黄效应只表示患者使用了洋地黄药物
B. 出现洋地黄效应的心电图改变是停用洋地黄的指征
C. 洋地黄效应的ST-T改变出现与否,与患者的洋地黄用量不成正比
D. 部分洋地黄中毒患者可不出现洋地黄效应的ST-T改变
E. 类似洋地黄效应的ST-T改变也可见于其他临床情况
[单选题]"冠状T波"广义上指
A. T波直立或倒置,双支对称,顶端或底端呈箭头样
B. T波直立高耸,呈帐篷样
C. T波倒置,呈鱼钩样
D. T波低平或双向
E. T波深倒置,呈瀑布样
[单选题]关于起搏器不应期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心房不应期由心房起搏或感知触发,分为心房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感知心房脉冲后电位及其后的R波及T波
B. 心房后心室空白期由心房起搏或感知信号触发,不可程控,设置目的是为了防止心室电路对心房脉冲的交叉感知
C. 心室不应期由心室起搏或感知触发,分为心室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感知起搏的QRS后电位及T波
D. 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由心室起搏或感知信号触发,分为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心房电路对心室脉冲的交叉感知或感知逆行P波
E. 总心房不应期=AV间期+PVARP=上限跟踪频率间期
[单选题]关于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心电图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QRS波群形态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B. 无P波
C. 联律间期常不相等
D. 可见室性融合波
E. 心室律完全不规整
[单选题]3通道动态心电图CM1导联的正极应放置在
A. 左腋前线第5肋骨
B. 右锁骨下窝
C. 胸骨右缘第4肋骨
D. 胸骨左缘第4肋骨
E. 胸骨左缘第5肋骨
[单选题]关于心肌灌注运动负荷显像,其敏感性可达到
A. 20%~40%
B. 40%~60%
C. 60%~80%
D. 85%~90%
E. 90%~98%
[单选题]男性,41岁,既往心电图正常(normal ecg)。本次体检心电图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提示其可能的原因是
A. 左束支粗大
B. 左束支分三组纤维从不同路径进入心室肌,有一组有病变
C. 常提示左前分支、左后分支和间隔支均有病变或病变在左束支主干部位
D. 左束支分布广
E. 左束支发出时呈扁带状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v9x9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