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外毒素(exotoxin)、消化道(digestive tract)、呼吸道(respiratory tract)、聚合酶(polymerase)、核酸酶活性(nuclease activity)、普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prowazekii)、3′外切核酸酶(3 ′ exoribonuclease)、抗酸染色法(acid fast staining)、毫微米(millimicron)
[单选题]普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prowazekii)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A. 呼吸道
B. 消化道
C. 虱叮咬后入血
D. 蚤叮咬后入血
E. 性接触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单选题]能产生外毒素的志贺菌是:
A. 痢疾志贺菌
B. 福氏志贺菌
C. 鲍氏志贺菌
D. 宋内志贺菌
E. 以上都不是
[单选题]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 Klenow片段没有
A. DNA聚合酶活性
B. 5′-3′外切核酸酶(3 ′ exoribonuclease)活性
C. 5′-3′和3′-5′外切核酸酶活性
D. 3′-5′外切核酸酶活性
E. DNA聚合酶活性和3′-5′外切核酸酶活性
[单选题]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A. 毫米
B. 微微米
C. 毫微米(millimicron)
D. 微米
E. 毫微微米
[单选题]厚涂片抗酸杆菌检查结果中,"3+"的意义是
A. 未发现抗酸杆菌
B. 每10油镜视野发现1~9条抗酸杆菌
C. 每油镜视野发现10条以上抗酸杆菌
D. 每油镜视野发现1~9条抗酸杆菌
E. 100个油镜视野发现3~9条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v437r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