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不凡考网发布2023输血技术医学职称副高模拟考试题158相关信息,更多2023输血技术医学职称副高模拟考试题158的相关资讯请访问不凡考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单选题]血液有效保存期(effective survival time)的制定是根据
A. 红细胞输注入体后24小时存活率为50%以上的保存天数
B. 红细胞输注入体后24小时存活率为60%以上的保存天数
C. 红细胞输注入体后24小时存活率为70%以上的保存天数
D. 红细胞输注入体后24小时存活率为80%以上的保存天数
E. 红细胞输注入体后24小时存活率为90%以上的保存天数
2. [多选题]全血并不“全”的原因是
A. 只对白细胞有保存作用
B. 因子Ⅷ24小时活性下降50%
C. 粒细胞破坏最快,24小时即丧失功能
D. 血液离开血循环(blood circulation),还可发生“保存损失”
E. 血小板需在20℃-±2℃振荡条件下保存
3. [单选题]HLA研究早期常采用检测抗原的分型方法是
A. 微量细胞分型法
B. 试管离心法
C. 血清学分型法
D. 基因分型法
E. 微量培养法
4. [单选题]某乡5000户约2万人口,欲抽其1/5人口进行某病调查。随机抽取第1户,随后每隔5户抽取1户,抽到户的每个成员均进行调查。这种抽样的方法称
A. 随机抽样
B. 系统抽样
C. 整群抽样
D. 多级抽样
E. 分层抽样
5. [单选题]择期用血评估原则是
A. 根据申请用血的各病种的实际用血情况综合测算,确定为增加库存的血液数量和种类
B. 根据医生申请用血的数量综合测算,再将全部备血总计后增加一个风险基数,确定为增加库存的血液数量和种类
C. 根据急诊输血、手术备血、平诊输血的需要综合测算,再将全部备血总计后增加一个风险基数,确定为增加库存的血液数量和种类
D. 按该病种既往用血数据统计的平均数和手术执行者的用血指征控制水平综合测算,再将全部备血总计后增加一个风险基数,确定为增加库存的血液数量和种类
E. 按该病种既往用血数据统计的平均数和手术执行者的用血指征控制水平综合测算,确定为增加库存的血液数量和种类
6. [单选题]在输血治疗中最具有临床意义的血型系统是
A. Rh
B. ABO
C. MNS
D. PIPK
E. Kidd
7. [单选题]原料血浆通常指
A. 全血分离制备而来的血浆
B. 使用血细胞单采机采集的血浆
C. 患者的血浆
D. 献浆者在血浆站的单采血浆
E. 献血者的血浆
8. [单选题]Ⅲ类环境的空气消毒
A. 臭氧消毒
B. 紫外线消毒
C. 熏蒸消毒
D. 喷雾消毒
E. 甲醛消毒
9. [单选题]机采白细胞中,血细胞的比容为
A. ≥0.28
B. ≥0.30
C. ≥0.33
D. ≥0.35
E. ≥0.38
10. [单选题]100ml血浆制备的冷沉淀中含有不低于________纤维蛋白原及不低于_______的第Ⅷ因子
A. 150mg40IU
B. 75mg80IU
C. 70mg40IU
D. 80mg40IU
E. 75mg40IU
11. [单选题]下列哪条不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应当履行的义务
A. 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指导
B. 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告知邻居
C. 就医时,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如实告知接诊医生
D. 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感染他人
E.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故意传播艾滋病
12. [单选题]主侧配合试验是指
A. 受者的红细胞与供者的血清作用
B. 受者的血清与供者的红细胞作用
C. 受者的红细胞与受者的血清作用
D. 供者的红细胞与供者的血清作用
E. 供者的红细胞与受者的红细胞作用
13. [单选题]血小板表面没有哪种抗原
A. ABO
B. HLA
C. HPA
D. Rh
E. Le
14. [单选题]采血前需对采血袋进行检查,其检查内容包括
A. 采血袋无渗漏、无破损、无霉变、管路无折叠,血袋标识完好,护针帽无脱落,并在有效期内
B. 采血袋无渗漏,无破损、无霉变、管路无折叠,保存液无混浊和异物,护针帽无脱落,并在有效期内
C. 采血袋无渗漏、无破损、管路无折叠,保存液无混浊和异物,护针帽无脱落,并在有效期内
D. 采血袋无渗漏、无破损、无霉变、血袋标识完好,保存液无混浊和异物,护针帽无脱落,并在有效期内
E. 采血袋无渗漏、无破损、无霉变、管路无折叠,保存液无混浊和异物,护针帽无脱落
15. [单选题]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的存在证明了
A. DNA复制是保守的
B. DNA复制是半不连续的
C. DNA复制是5′→3′方向
D. DNA复制是双向的
E. DNA是以复制子形式复制的
16. [单选题]关于流行病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研究疾病的预防措施
B. 研究传染病的流行与防治
C. 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D. 从个体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E. 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