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考网

卫生2023神经外科学(正高)模拟考试系统207

来源: 不凡考网    发布:2023-07-27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864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不凡考网发布卫生2023神经外科学(正高)模拟考试系统207相关信息,更多卫生2023神经外科学(正高)模拟考试系统207的相关资讯请访问不凡考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多选题]关于头皮裂伤,现场急救首选措施中错误的有

A. 抗休克
B. 止痛
C. 安慰
D. 压迫止血、包扎
E. 抗感染


2. [多选题]属于平息内风的方剂是( )

A. 消风散
B. 大秦艽汤
C. 镇肝熄风汤
D. 天麻钩藤饮
E. 大定风珠


3. [单选题]风邪伤人,以致病位游移,行无定处,主要是因为风的性质有( )

A. 风性善行
B. 风性数变
C. 风为阳邪
D. 风性开泄
E. 风性轻扬


4. [多选题]神经调控手术的优势在于

A. 手术风险低
B. 微创
C. 可调控
D. 可逆
E. 并发症少


5. [单选题]对全身无数细小的络脉起着主导作用和统率作用的是( )

A. 正经
B. 奇经
C. 经别
D. 浮络
E. 别络


6. [多选题]脑膜瘤术后放疗的指征是

A. WHO Ⅰ级脑膜瘤完整切除
B. WHO Ⅰ级脑膜瘤术后残余
C. WHO Ⅱ级脑膜瘤完全切除术
D. WHO Ⅲ级脑膜瘤完全切除术
E. WHO Ⅱ级脑膜瘤部分切除术


7. [多选题]小脑幕上硬膜外血肿的主要特点

A. 骨折线常跨过脑膜中动脉沟
B. 多可出现中间清醒期
C. 逐渐出现脑疝症状
D. 血肿多见于颅盖部
E. 多数为单个血肿


8. [多选题]下列哪种疾患可造成颅内压增高

A.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B. 呼吸道梗阻
C.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D. 颅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E. 慢性结核性脑膜炎


9. [多选题]关于脑血管病影像学检查,描述正确的是

A. CT扫描是脑血管疾病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特别是对脑出血的诊断,但对于脑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与其发病时间有直接联系
B. MRI是一项无创的放射诊断技术,对早期出血性脑卒中不如CT敏感,但对于早期缺血性脑卒中则比CT敏感
C. 选择性DSA是目前公认的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DSA的敏感度可达到100%
D. MRA和CTA是颅内动脉瘤筛查的常用手段,不但是微创性血管造影检查而且可以反映血流动力学的准确信息
E. CTA适用于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检查,不仅能显示远端小血管的影像而且使ICA段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信号不易丢失而避免漏诊


10. [多选题]关于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正确的是

A. 急性硬膜下血肿如病情发展迅速,一旦诊断明确,应立即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必要时去骨瓣减压
B.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多采用钻孔引流术
C. 慢性硬膜下血肿多采用钻孔引流术
D. 婴幼儿慢性硬膜下血肿可在两侧前囟外侧角处反复穿刺,并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多可治愈
E. 对于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例,一般应同时行双侧钻孔引流术


11. [单选题]"实"的病机最根本的方面是( )

A. 邪气亢盛
B. 正气旺盛
C. 气血瘀滞
D. 水液蓄积
E. 痰浊壅滞


12. [单选题]积滞的病因主要是( )

A. 脾运失健
B. 脾气虚弱
C. 脾胃虚寒
D. 乳食内积,损伤脾胃
E. 湿邪困脾,运化失司


13. [多选题]根据运动障碍性疾病(dyskinetic disorder)临床表现可分为

A. 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综合征
B. 肌张力减低-运动减少综合征
C. 肌张力降低-运动增多综合征
D. 肌张力增高-运动增多综合征
E. 共济失调性运动障碍


14. [多选题]形成硬膜下血肿的机制包括

A. 脑膜中动脉破裂
B. 脑挫伤
C. 脑深部血管破裂
D. 脑表面大血管破裂
E. 静脉破裂


15. [多选题]艾灸的适应证包括( )

A. 阳虚
B. 气虚
C. 痹病
D. 痰饮
E. 久泻


16. [多选题]在人脑立体定向解剖图谱中,脑内各核团的解剖坐标数值均建立在笛卡尔坐标系(cartesian coordinate system)基础上,核团坐标值标定参照

A. 室间孔
B. 大脑原点
C. 大脑镰
D. 前、后联合连线/平面
E. 松果体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qnqylwo.html
    推荐阅读
    考试宝典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