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可能性(possibility)、隐匿性(concealed)、右心房负荷、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正常人(normal)、无人区电轴、心室不应期(ventricular refractory period)、左、右心室、电源线(power cord)、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单选题]干扰性PR间期延长见于
A. 发生较早的房性期前收缩
B. 房性心动过速
C. 间位性期前收缩后第1个窦性搏动的PR间期延长
D. 隐匿性希氏束期前收缩或分支性期前收缩引起的"伪一度房室阻滞"
E. 以上都是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单选题]关于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QRS波群脱落前的PR间期可以意外地延长
B. RR间距可以不呈进行性缩短
C. 房室传导比例常为2:1~4:1
D. QRS波群脱落后的PR间期常缩短
E. 病变多位于房室结或希氏束的近端
[单选题]正常人心室激动的顺序是
A. 从外膜向内膜,从心室中下部向心底除极
B. 从外膜向内膜,从心室中下部向心尖除极
C. 从间隔开始扩展至心底,前壁,侧壁,最后是心尖及下壁除极
D. 从间隔开始扩展至心尖,然后左、右心室壁从心内膜向心外膜方向同时除极,最后是心底除极
E. 从前壁开始扩展至间隔,侧壁,心尖,下壁,最后是心底除极
[多选题]关于起搏器不应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心房不应期由心房起搏或感知触发,分为心房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感知心房脉冲后电位及其后的R波及T波
B. 心房后心室空白期由心房起搏或感知信号触发,不可程控,设置目的是为了防止心室电路对心房脉冲的交叉感知
C. 心室不应期(ventricular refractory period)由心室起搏或感知触发,分为心室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感知起搏的QRS后电位及T波
D. 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由心室起搏或感知信号触发,分为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心房电路对心室脉冲的交叉感知或感知逆行P波
E. 总心房不应期=AV间期+PVARP=上限跟踪频率间期
[单选题]现代心电图机的输入部分都采用浮地输入方式,浮地输入是指
A. 把接地线连接在人体的右下肢电极上
B. 采用电磁波耦合
C. 前置放大器的零电位及右下肢电极与机壳相隔离
D. 心电图机的机箱电源泄漏电流<100μA
E. 一种光电耦合方式
[单选题]P波时限>0.11s可见于多种疾患,但除外
A. 心房梗死
B. 右心房负荷增加
C. 房内阻滞
D. 急性左心衰
E. 二尖瓣狭窄
[单选题]测得额面QRS心电轴为-153°,则为
A. 电轴无偏移
B. 电轴轻度左偏
C. 电轴显著左偏
D. 电轴右偏
E. 不确定电轴
[单选题]关于房室传导比例3:1的房室阻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3:1阻滞提示阻滞部位在双束支水平可能性大
B. 当伴逸搏形成不完全性房室分离时,心室夺获的PR间期固定不变,则为二度Ⅱ型
C. 可以是二度Ⅱ型,亦可以是二度Ⅰ型
D. 属于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E. 药物亦可引起3:1房室传导阻滞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q0wwl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