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房室传导阻滞、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阿托品(atropine)、被动性(passivity)、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膜电位(membrane potential)、基础上(basis)、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单选题]以下为运动试验的阳性判断标准,但不包括
A. 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1mV,持续1分钟以上
B. ST段抬高≥0.1mV
C. 运动中出现室性心律失常
D. 如果运动前心电图ST段已下移,则运动中在原基础上(basis)应再下移≥0.1mV,持续1分钟以上
E. 运动中及运动后出现典型的心绞痛症状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单选题]房颤发生的心外原因首先考虑
A.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B.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C. 肺栓塞
D. 电解质紊乱
E. 脑中风
[单选题]关于2:1房室传导阻滞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2:1阻滞既可能是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也可能是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B. 2:1阻滞一定是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C. 若记录到3:2阻滞,而PR间期恒定,则2:1阻滞为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D. 静注阿托品后,变为3:1、4:1下传,则为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E. 静注阿托品后,变为3:2下传,PR间期逐渐延长,则为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单选题]当心肌细胞复极时,膜电位(membrane potential)恢复到-80mV~-90mV,意味着
A. 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结束,进入超常期
B. 给予任何刺激都能使心肌产生一次可以扩布的动作电位
C. 心肌细胞兴奋性增高,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比恢复极化状态后所产生的动作电位高
D. 由于膜电位(membrane potential)比完全恢复极化状态时更接近阈电位,因此兴奋性减低
E. 心肌细胞兴奋性低,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比恢复极化状态后所产生的动作电位高
[多选题]关于逸搏与逸搏心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可发生在正常健康人
B. 起搏点愈低,QRS波群宽大畸形愈明显
C. QRS波群宽大畸形一定是室性逸搏或室性逸搏心律
D. 属于被动性异位搏动
E. 交界性逸搏最常见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pgrl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