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考网

下面组合不适当的是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755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cute granulocytic leukemia)、甲状旁腺(parathyroid)、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雌雄同体(hermaphrodite)、淋巴细胞白血病(lymphocytic leukemia)、血糖值(blood glucose value)、粒细胞系(granulocytic series)、腺垂体功能

  • [单选题]下面组合不适当的是

  • A. 放射性碘摄取试验一甲状腺功能
    B. T3抑制试验一甲状旁腺功能
    C.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一肾上腺皮质功能
    D. ACTH兴奋试验一肾上腺皮质功能
    E. GnRH兴奋试验一腺垂体功能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举一反三:
  • [多选题]某造血系统疾病,主要累及粒细胞系(granulocytic series),可向各系列急性变。血象显示一般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分类中可见到各阶段的粒细胞,以中性中幼粒和晚幼粒细胞增多尤为突出,常伴嗜碱性粒细胞和(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根据上述特征,最可能的疾病是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ymphocytic leukemia)
  • A.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ymphocytic leukemia)
    B.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C.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D.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 (5~10):1
    F. (10~20):1
    G. (10~30):1
    H. (10~50):1
    I. (10~70):1
    J. 肝大
    K. 巨脾
    L. 进行性消瘦
    M. 反复感染
    N. 长期低热
    O. Auer小体
    P. 嗜碱性粒细胞
    Q. 嗜酸性粒细胞
    R. ph染色体
    S. 白细胞计数

  • [多选题]下列对肝片吸虫描述正确的是 ( )
  • A. 成虫虫体较大,活时肉红色,呈肝片状,死后或固定后为灰白色
    B. 雌雄同体,睾丸2个,高度分支,呈前后排列在虫体中部,卵巢较小,位于睾丸前侧
    C. 虫卵长椭圆形,淡黄褐色,壳薄,一端有小盖,卵内含1个卵细胞和许多卵黄细胞
    D. 成虫寄生在终宿主的肝胆管内,产出的虫卵随粪便排出
    E. 可至机体肝炎、胆管炎、发热、腹痛等症状

  • [多选题]男孩4岁,自幼生长缓慢,多次晨起发生惊厥,来诊时见患儿矮胖,肝肿大达肋缘下6cm,质中等硬;空腹血糖值(blood glucose value)为2.3mmol/L,注射肾上腺素后血糖升高甚微。肝活检切片见肝细胞内大量PAS阳性物质积聚伴多量脂肪滴。诊断首先考虑A、脑苷脂沉积症
  • A. 肝豆状核变性
    B. 半乳糖血症
    C. 糖原累积病
    D. 脂肪肝
    E. 首先保持血糖正常并预防和积极治疗感染及控制酸中毒
    F. 进行肝移植
    G. 酶替代治疗
    H. 保肝+控制感染和酸中毒
    I. 控制酸中毒

  • [多选题]从患者粪便中可检获到虫卵的吸虫有( )
  • A. 华支睾吸虫
    B. 卫氏肺吸虫
    C. 姜片吸虫
    D. 曼氏血吸虫
    E. 血吸虫

  • [多选题]能引起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的因素是 ( )
  • A. 细胞表面IgE与多价抗原结合
    B. C3a、C5a
    C. IgE与单价抗原结合
    D. 植物凝集素与细胞上IgE分子多糖残基结合
    E. 抗FcεRI抗体

  • [多选题]在分光光度法中,消除共存离子的干扰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A. 选择特异性高的试剂和溶剂
    B. 选择特异性好的溶剂和掩蔽剂
    C. 选择适当的反应溶液酸度和温度
    D. 选择适当的反应溶液酸度和特异性高的试剂或加入掩蔽剂
    E. 选择适当的反应温度和时间

  • [多选题]辐射杀菌法有
  • A. 红外线、电离辐射、微波
    B. 红外线、电离辐射、电磁波
    C. 紫外线、电离辐射、电磁波
    D. X线、电离辐射、微波
    E. 紫外线、电离辐射、微波

  • [多选题]下列哪项不是使ESR增高的物质
  • A. 纤维蛋白原
    B. 球蛋白
    C. 胆固醇
    D. 三酰甘油
    E. 糖蛋白

  •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pedw9z.html
  •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