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考网

窦性心动过速的频率范围多为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641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起搏器(pacemaker)、竞争性(competitive)、疾病诊断(disease diagnosis)、洋地黄(digitalis)、心室不应期(ventricular refractory period)、迄今为止(so far)、心房不应期(atrial refractory period)、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 [单选题]窦性心动过速的频率范围多为

  • A. 150~180次/分
    B. 100~200次/分
    C. 130~170次/分
    D. 120~160次/分
    E. 100~150次/分

  • 查看答案&解析
  • 举一反三:
  • [多选题]关于感知过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是起搏器随访中常出现的问题之一
    B. 单极感知比双极感知容易出现
    C. 常见的原因包括感知阈值低、交叉感知、T波感知、电磁干扰等
    D. 感知过度易引起竞争性心律失常
    E. 对交叉感知引起的感知过度,可适当降低对应心腔的起搏输出电压

  • [多选题]关于起搏器不应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心房不应期(atrial refractory period)由心房起搏或感知触发,分为心房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感知心房脉冲后电位及其后的R波及T波
    B. 心房后心室空白期由心房起搏或感知信号触发,不可程控,设置目的是为了防止心室电路对心房脉冲的交叉感知
    C. 心室不应期(ventricular refractory period)由心室起搏或感知触发,分为心室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感知起搏的QRS后电位及T波
    D. 心室后心房不应期(atrial refractory period)(PVARP)由心室起搏或感知信号触发,分为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心房电路对心室脉冲的交叉感知或感知逆行P波
    E. 总心房不应期(atrial refractory period)=AV间期+PVARP=上限跟踪频率间期

  • [单选题]心电图对下列疾病诊断最具有肯定价值的是
  • A. 房室肥大
    B. 心肌梗死
    C. 药物作用和电解质紊乱
    D. 心肌缺血
    E. 心律失常

  • [单选题]下列房颤转复效益比最好的是
  • A. 洋地黄
    B. 胺碘酮
    C. 普罗帕酮
    D. 索他洛尔
    E. 奎尼丁

  •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lz3059.html
  • 推荐阅读
    考试宝典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