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公共利益(public interest)、过失犯罪(negligent crime)、故意犯罪(intentional crime)、社会公德(social morality)、行政机关(administrative organ)、发明专利、民事法律(civil law)、《专利法》、实用新型专利(utility model patent)、临时政府(provisional government)
[单选题]西周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区分为( )。
A. 非眚与眚
B. 非终与惟终
C. 误与故
D. 不端与端为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单选题]下列有关清末法制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清末修律改变了“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和程序法之间的差别
B. 清末修律过程中,无论是商事法律的修订,还是民事法律(civil law)的修订,都有日本法学家参与
C. 清末司法改革使得大理院成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
D. 清末制定的《律师法草案》承认了律师地位的合法性
[多选题]在( )时,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给予实施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utility model patent)的强制许可。
A. 国家出现紧急状态
B. 国家出现非常情况
C. 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
D. 为了提高社会公德水平
[单选题]下列权利中,其客体既可以是动产也可以是权利的是( )。
A. 所有权
B. 抵押权
C. 地役权
D. 留置权
[单选题]法律意义上的自由,指的是受法律( )的自由,而不是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A. 限制
B. 保障
C. 制止
D. 允许
[单选题]“宪法”一词来源于( )。
A. 英文
B. 法文
C. 拉丁文
D. 中文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l73kn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