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不凡考网发布2023疼痛中级专业冲刺密卷多选题解析(08.09)相关信息,更多2023疼痛中级专业冲刺密卷多选题解析(08.09)的相关资讯请访问不凡考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单选题]正常髋关节伸展活动度( )。
A. 0°~50°
B. 0°~90°
C. 0°~l50°
D. 0°~180°
E. 0°~15°
2. [单选题]患者,女,25岁。因右桡骨骨折手术行肌间沟入路臂丛阻滞后,出现声音嘶哑、失音。最可能的原因是发生了
A. Horner综合征
B. 喉返神经阻滞
C. 膈神经阻滞
D. 全脊髓麻醉
E. 局麻药中毒
3. [单选题]枕大神经阻滞术的穿刺点定位是( )。
A. 乳突与枕外隆突连线中点下方2cm
B. 乳突与枕外隆突连线中上1/3
C. 乳突与枕外隆突连线中下1/3
D. 乳突与枕外隆突连线中点
E. 乳突与枕外隆突连线中点上方2cm
4. [单选题]下述多发性硬化(MS)的鉴别诊断中不正确的是( )。
A. 需与颈椎病脊髓型(进行性痉挛性截瘫伴后索损害),大脑淋巴瘤(病情无缓解)鉴别
B. 急性播散性脊髓炎:发热、昏睡,呈自限性,单向病程
C. 需与乙脑及脑膜炎鉴别
D. 需与脑动脉炎、脑血管畸形、系统红斑狼疮、白塞病等鉴别,详细询问病史可鉴别
E. 热带痉挛性截瘫,是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5. [单选题]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贫血分类以下哪项正确?( )
A. 造血原料不足、造血功能障碍和破坏过多三大类
B. 红细胞生成减少和造血功能障碍两大类
C. 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两大类
D. 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和失血性三大类
E. 造血原料不足、失血和溶血三大类
6. [单选题]颈椎关节突关节注射的禁忌证(contraindication)包括( )。
A. 颈椎脱位者
B. 慢性颈椎关节突关节炎
C. 颈椎病、颈神经根炎、眩晕
D. 急、慢性颈椎扭伤
E. 风湿性疾病局部表现
7. [单选题]治疗糖尿病足的根本治疗方法是( )。
A. 宣传教育
B. 抗生素治疗
C. 控制血糖
D. 神经营养治疗
E. 运动治疗
8. [单选题]苯二氮卓类取代巴比妥类的优点不包括( )。
A. 无肝药酶诱导作用
B. 用药安全
C. 耐受性轻
D. 停药后非REM睡眠时间增加
E. 治疗指数高,对呼吸影响小
9. [单选题]全身骨与关节结核中发病率最高的是( )。
A. 肘关节结核
B. 髋关节结核
C. 脊柱结核
D. 膝关节结核
E. 肩关节结核
10. [单选题]关于疼痛的评估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来自患者本人诉说的疼痛是可靠而有效的测量
B. 疼痛的测量是指应用某些测量标准对疼痛的强度进行测量
C. 通过评估和测量,可以客观地得到患者的疼痛程度
D. 疼痛的评估包括对全过程中不同因素相互作用的测量
E. 临床工作中以VAS、MPQ和PBS最为常用
11. [单选题]50~70岁男性多见,持续时间较短,24小时内能完全恢复,发作频率少,较多进展为脑梗死,常见症状为对侧发作性肢体单瘫、面瘫或偏瘫。特征性症状为眼动脉交叉瘫(病变侧单眼一过性黑矇)、Homer征交叉瘫(病变侧Homer征、对侧偏瘫)、对侧同向性偏盲。上述表现符合对下面哪种疾病的描述?( )
A. 脑梗死
B. 颈内动脉系统TIA
C. 脑卒中
D.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E. 脑出血
12. [单选题]应与肌萎缩侧索硬化鉴别的疾病有( )。
A. 伴传导阻滞的多灶性运动神经病、脊肌萎缩症、原发性侧索硬化、进行性延髓麻痹
B. 颈椎病性脊髓病、伴传导阻滞的多灶性运动神经病、脊肌萎缩症、脊髓空洞症
C. 颈椎病性脊髓病、脊肌萎缩症、原发性侧索硬化、进行性延髓麻痹
D. 脊肌萎缩症、原发性侧索硬化、进行性延髓麻痹、脊髓空洞症
E. 伴传导阻滞的多灶性运动神经病、脊肌萎缩症、脊髓空洞症、原发性侧索硬化
13. [单选题]髂腹股沟和髂腹下神经阻滞术的穿刺点定位是( )。
A. 髂嵴中点上方2~3cm处
B. 髂前上棘向内侧2~3cm处
C. 髂前上棘与髂后上棘连线中点
D. 髂嵴中点下方2~3cm处
E. 髂后上棘向外侧2~3cm处
14. [单选题]普通偏头痛,多数始于青春期,女多于男,临床最常见,约占偏头痛患者的80%,常表现为双侧颞部及眶周疼痛。可为搏动性,疼痛持续时伴颈肌收缩可使症状复杂化。该头痛属于( )。
A. 复杂型偏头痛
B. 典型偏头痛
C. 有先兆的偏头痛
D. 无先兆的偏头痛
E. 特殊类型偏头痛
15. [单选题]人体内嘌呤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是( )。
A. 尿素
B. 胺
C. 肌酸
D. β-丙氨酸
E. 尿酸
16. [单选题]糖皮质激素的抗毒素(antitoxin)作用指的是( )。
A. 可直接中和和破坏内毒素
B. 提高机体对细菌外毒素的耐受性
C. 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性
D. 可直接中和和破坏外毒素
E. 以上均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