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 syndrome)、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低电压(low voltage)、自律性(automaticity)、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正常人(normal)、抗心律失常药物(antiarrhythmic drug)、小静脉(venules)、限制型(limitation type)
[单选题]长QT间期综合征的心电图标准中,可作为独立的诊断标准应为
A. QTc间期>0.44s
B. 女性QTc间期>0.48s、男性QTc间期>0.47s
C. QT间期>0.44s
D. QTc间期在0.41~0.46s
E. 女性QT间期>0.48s、男性QT间期>0.47s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单选题]女性,23岁。2周前曾有感冒发热史,阵发性心悸2d来诊。体检:心率160次/min,规则,心音正常。无杂音。30s后心率突然降至80次/min,10s后又回复160次/min且反复出现。此时最可能的诊断为
A. 心房扑动
B. 心房颤动
C.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D.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E.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单选题]冠状窦的组织结构相似于
A. 大动脉
B. 大静脉
C. 小动脉
D. 小静脉(venules)
E. 中等动脉
[单选题]QRS波群低电压见于下列情况,但应除外
A. 黏液性水肿
B. 限制型(limitation type)或浸润型心肌病
C. 慢性肺部疾病
D. 无力型的正常人(normal)
E. 胸腔积液
[单选题]关于心房扑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心房扑动是一种室上性心律失常,可分为Ⅰ型和Ⅱ型
B. 心房扑动的发生机制有折返机制和自律性机制
C. 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心房扑动-颤动或不纯性心房扑动
D. 心房扑动不会发生于预激综合征患者
E. 心房扑动的下传比例可为1:1、2:1、3:1、4:1等
[单选题]患者男性,52岁,冠心病。动态心电图显示频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频发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antiarrhythmic drug)2周后复查动态心电图,采用ESVEM标准判断药物治疗是否有效,其中表述ESVEM标准不正确的是
A. 室性期前收缩减少≥70%
B. 成对室性期前收缩减少≥80%
C.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消失≥90%
D. 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完全消失
E. 15次以上室性心动过速及运动时≥5次的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消失
[单选题]关于delta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delta波的大小取决于心房激动经旁路与房室结下传心室的时差
B. delta波的结束代表激动经旁路预激心室的结束
C. delta波的开始代表激动经旁路除极心室的开始
D. 静注腺苷可使显性预激患者的delta波变大
E. 静注普罗帕酮可使显性预激患者的delta波消失
[单选题]动态心电图判断抗心律失常药物(antiarrhythmic drug)疗效通常采用ESVEM标准,判定对成对室性期前收缩治疗有效的标准是
A. 减少≥50%
B. 减少≥60%
C. 减少≥70%
D. 减少≥80%
E. 减少≥90%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79w0r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