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具体做法(concrete methods)、比例失调(disproportionality)、随机抽样(random sampling)、中国公民(chinese citizen)、进口产品(imported products)、哥本哈根会议、“先发制人”、贪污受贿数额、众所周知(well known)、价格优势(price advantage)
[单选题]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国家主动采取了减排措施,为促进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发挥了积极的( )作用。
A. 指导性
B. 战略性
C. 战术性
D. 建设性
查看答案&解析
举一反三:
[单选题]关键个案抽样指的是选择那些可以对事情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个案进行的研究。目的是将这些个案中获得的结果逻辑地推论至其他个案。
A. 下列属于关键个案抽样的是( )。
B. 对所有购买产品的顾客进行电子邮件调查以了解产品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C. 对若干6岁儿童进行访问以剔除专门为6岁儿童开发但不受欢迎的糖果口味
D. 制定严格的电话抽样方案,要求调查员电话访问顾客搜集对产品包装的反馈
E. 在居民区中随机寻找符合产品香味调查的对象,邀请测试完成一份调查问卷
[单选题]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即使各国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河流达成协议,也未必能防止和消除争夺水资源的冲突发生
B. 历史经验证明,国家之间缔结条约进行合作是解决用水争端、防止发生冲突和战争的有效途径
C. 淡水稀缺是由于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减少,而人口增长导致全球需求量增加,从而使供求比例失调引起的
D. 石油资源同样存在短缺的问题,但它可以通过其他能源替代的方式解决
[单选题]第三部分结束,请继续做第四部分!
A. 第四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30题,参考时限30分钟)
B. 本部分均为单选题。着重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对词、句子、篇章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根据上下文,恰当选用词语;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注意:问题可能是选择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使表达最为准确,也可能是考查对文字内容的理解,你的选择应与题目要求最相符合。 请开始答题:
C. 一、阅读以下文字,完成86~91题。
D. 美国为什么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能为美国带来什么好处呢?目前国内流行的理解是,汇率之争的实质是贸易问题,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美国对中国的高额贸易逆差问题。 根据美国的统计数据,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同时也成为继加拿大和墨西哥之后的美国第三大商品供应商。[a],美国政府和美国的制造业今年频繁指责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有意压低人民币汇价来促进出口,这对美国的制造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并且抢走了大量美国工人的饭碗。 此外,由于中国低成本的生产优势,吸引了许多美国的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美国也以此指责中国在“挖空美国的工业基础”。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升值,一方面可以极大地削弱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price advantage),阻止中国产品大量涌入美国;另一方面,提高美国公司投资中国的投资成本、使在中国的生产成本上升,以抑制美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 目前国内流行的这种理解方式只是看到了美国的表面意图,还没有真正洞察到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深层次战略考虑。 实际上,人民币升值既解决不了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也解决不了美国制造业工人高失业率的问题,更解决不了美国传统制造业向低生产成本地区转移的问题。从中美贸易结构来看,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大宗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传统制造业产品美国现在根本就不生产,即使不从中国进口,美国也要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如果美国政府真想缩小美中贸易逆差,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放松对中国进口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和相关技术的管制就能做到。美国政府对中国进口产品的种种限制是造成美中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因此,要真正理解美国政府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深层次意图,就必须从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上来分析。众所周知(well known),目前美国已把中国看作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美国要保持世界霸主的地位,就必须遏制任何潜在竞争对手的发展,并且要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把人民币升值问题放在这一战略背景上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美国积极要求人民币升值是其对华战略的一个重要策略,美国当初就是通过逼迫日元升值最后实现其[b]日本经济对美国构成的战略挑战,美国想在中国故伎重演。
E. 第2段[a]处应填入的连词是( )。
F. 继而
G. 但是
H. 一时间
I. 于是
[单选题]政治避难是指一国公民因政治原因,向另一国请求准予进入该国居留,或已进入该国请求准予在该国居留的行为,一个国家对于请求政治避难的外国人,准许其入境、居留并给予法律保护,国际法上称之为“庇护”,庇护的外国人,通称政治避难者,在所在国的保护下,不被引渡或驱逐。
A. 以下各项中属于政治避难的是:
B. 陈某是中国公民,跟朋友发生争执,错手将朋友打死,怕受到严厉的刑事处罚,偷渡到了甲国
C. 李某是我国某商业银行行长,贪污受贿数额巨大,案发之前办好签证,顺利到了乙国,乙国是一个废除死刑的国家,以李某被引渡回国很可能会被判处死刑为由而拒绝引渡
D. 丙国总理,因为本国发生了轰动世界的军事政变而流亡到了丁国,以巨额投资为代价,经申请被允许在丁国长期居住
E. 卯国前总统,卸任以后在A国购置了不动产,一直居留于A国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6n9jg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