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敬”有恭敬之意,有慎重、郑重之意,还有警惕、戒备之意。儒家强调要“执小敬”、“行笃敬”,就是要人们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要保持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因此,“敬”也就成为成就“君子”道德人格的重要手段。但儒家讲“敬”,并非死板而失去活泼之气,而是“恭而安”,即这种恭敬,让自己舒服,也让别人感觉舒服。基于上述观点,下列说法对“敬”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言一行都要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B. 对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要保持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
C. 在外貌上“整齐严肃”,在行事上“认真专一”
D. 保持敬畏之心,冷静地反观自身,及时地调整自我、净化自我
2. [单选题]关于法律解释的必要性,表述正确的是( )。
A. 如果法律规定非常具体明确,在适用时就不需要进行法律解释
B. 要保证法的实施的统一性,就必须进行统一的法律解释
C. 法律解释可以解决法律规定矛盾的问题,但不能解决法律漏洞的问题
D. 通过法律解释解决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实际上相当于制定了新的法律
3. [单选题]士别三日:吕蒙
A. 窃符救赵:信陵君
B. 奇货可居:张骞 $_$
C. 纸上谈兵:关羽
D. 一发千钧:王安石
4. [单选题]有权决定民族乡的建置和区域划分的机关是( )。
A. 县级人民政府
B. 省人大常务委员会
C. 国务院
D. 直辖市的人民政府
5. [单选题]下列有关法与社会关系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法是以社会为基础的,法律要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迁
B. 社会法以国家法为基础,社会生活中的法建立在国家实在法基础之上
C. 法通过对社会各种冲突利益的调和,保证社会秩序得以确立
D. 法律必须与其他资源分配系统相配合才能有效控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