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注释】
溶菌酶(lysozyme)、炭疽病(anthracnose)、致病性(pathogenicity)、世界性(cosmopolitan)、马拉硫磷(malathion)、抗毒素(antitoxin)、发生变化、抗原性比较(comparing antigenicity)、核蛋白抗原、污染周围环境
[单选题]炭疽病死亡的动物尸体必须焚烧或深埋于2米以下的主要原因是:
A. 防止炭疽杆菌形成芽胞
B. 防止炭疽杆菌繁殖体污染周围环境
C. 防止炭疽杆菌产生毒素污染周围环境
D. 防止其他动物食入病畜肉类
E. 防止芽胞散播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
[单选题]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是
A. EIEC
B. EIEC和EPEC
C. EPEC和ETEC
D. EHEC
E. ETEC、EPEC和EAggEC
[多选题]正常体液中的抗菌物质有
A. 溶菌酶
B. 抗体
C. 补体
D. 抗毒素
E. 乙型溶素
[单选题]流感病毒根据核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
A. 2型
B. 3型
C. 5型
D. 6型
E. 4型
[单选题]有的化学物的交互作用可引起化学物的代谢酶系发生变化,例如马拉硫磷与苯硫磷联合作用,可对大鼠增毒达10倍、狗为50倍。其机制可能是苯硫磷可抑制肝脏分解马拉硫磷的酯酶。那么,马拉硫磷与苯硫磷的联合作用表现为
A. 相加作用
B. 协同作用
C. 拮抗作用
D. 独立作用
E. 加强作用
[单选题]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37℃生长时需要而在25~28℃生长时不需要的离子是
A. 锌
B. 锰
C. 铁
D. 镁
E. 钙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539jy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