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不凡考网发布输血医学中级2023往年考试试题(9V)相关信息,更多输血医学中级2023往年考试试题(9V)的相关资讯请访问不凡考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医技与患者关系的内涵是指( )
  A. 口腔专业人员与患者的关系 
  B. 单纯医技人员与患者的关系 
  C. 所有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关系 
  D. 影像以及检验等医疗专业人员与患者的关系 
  E. 所有参与医技工作的医院相关职工与患者及其社会联系之间的关系 
 
2. [单选题]对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进行标签、外观、容量、血细胞比容质量检查时,抽检数为
  A. 当日库存数1%~5% 
  B. 1%~5%/批 
  C. 1~2袋/批 
  D. 4袋/月 
  E. 3~4袋/批 
 
3.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的执行和实施情况,应列入
  A. 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和医务人员年度考核 
  B. 定期考核和医德考评 
  C. 医疗机构等级评审 
  D. 医务人员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E. 以上都对 
 
4. [单选题]1号血清对应标准红细胞为+++---,其可能的Rh抗体为
  A. 抗-C 
  B. 抗-D 
  C. 抗-D、抗-C 
  D. 抗-E 
  E. 抗-c 
 
5. [单选题]新鲜冰冻血浆要求在全血采集多少小时内(全血保养液为CPD),将血浆分离出来
  A. 4小时 
  B. 6小时 
  C. 8小时 
  D. 12小时 
  E. 24小时 
 
6. [单选题]采血时穿刺部位要选择
  A. 要选择皮肤无损伤、皮疹、皮癣、瘢痕的区域为穿刺部位 
  B. 要选择皮肤无损伤、炎症、皮癣、瘢痕的区域为穿刺部位 
  C. 要选择皮肤无损伤、炎症、皮疹、皮癣、瘢痕的区域为穿刺部位 
  D. 要选择皮肤无损伤、炎症、皮疹、瘢痕的区域为穿刺部位 
  E. 要选择皮肤无损伤、炎症、皮疹、皮癣的区域为穿刺部位 
 
7. [单选题]血浆置换时通常认为,置换1个血浆容量,血浆去除率为
  A. 65% 
  B. 75% 
  C. 85% 
  D. 95% 
  E. 98% 
 
8. [单选题]潜伏期通常是下列哪种病原体的一种特性
  A. 细菌 
  B. 真菌 
  C. 病毒 
  D. 原生生物 
  E. 支原体 
 
9. [单选题]对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进行标签、外观、容量、血细胞比容质量检查时,抽检频率为
  A. 1次/15天 
  B. 1次/月 
  C. 1次/3个月 
  D. 1次/6个月 
  E. 1次/批 
 
10. [单选题]血液的有效保存期如何制定
  A. 根据红细胞输注在人体后24小时存活率为70%以上时保存天数 
  B. 根据红细胞输注在人体后24小时存活率为60%以上时保存天数 
  C. 根据红细胞在血袋中48小时存活率为80%以上时保存天数 
  D. 根据红细胞输注在人体后72小时存活率为70%以上时保存天数 
  E. 根据红细胞在血袋中24小时存活率为90%以上时保存天数 
 
11. [单选题]目前认为输注哪种血液最为安全
  A. 采供血机构库存血 
  B. 术中回收血 
  C. 自身储血 
  D. 亲属血 
  E. 同卵双生兄弟供血 
 
12.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第三百三十四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强迫他人出卖血液的,处以下哪类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A. 一年以下 
  B. 两年以下 
  C. 五年以下 
  D. 五年以上十年以下 
  E. 十年以上 
 
13. [单选题]审核输血申请单必须包括
  A. 检查申请医生资质是否符合要求 
  B. 需要的血液品种、数量与输血目的是否相符 
  C. 输血时间是否明确等 
  D. 如果发现属于不合理输血或有其他疑问时,应当及时与临床科室联系 
  E. 以上均需审核 
 
14. [单选题]公共场所的服务人员应当依照何条例的规定,定期进行相关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经营者应当查验其健康合格证明,不得允许未取得健康合格证明的人员从事服务工作
  A. 《艾滋病防治条例》 
  B. 《艾滋病管理条例》 
  C.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D. 《传染病防治条例》 
  E. 《献血法》 
 
15. [单选题]完全随机设计与随机单位组设计相比较
  A. 两种设计试验效率一样 
  B. 随机单位组设计的误差一定小于完全随机设计 
  C. 随机单位组设计的误差一定大于完全随机设计 
  D. 随机单位组设计的变异来源比完全随机设计分得更细 
  E. 完全随机设计的变异来源比随机单位组设计分得更细 
 
16. [单选题]革兰阴性杆菌内毒素或其他微量致热物质所引起的发热反应是
  A. 热原反应 
  B. 非免疫性溶血反应 
  C. 细菌性输血反应 
  D. 枸橼酸盐中毒 
  E. 细菌性输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