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考网

对CT工作原理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613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人为因素(human factor)、钛合金(titanium alloy)、模拟信号(analog signal)、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弛豫时间(relaxation time)、扫描时间(scanning time)、超导磁体(superconducting magnet)、诺贝尔物理学奖(nobel prize in physics)、工作温度(working temperature)、应当是(should be)

  • [单选题]对CT工作原理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 A. 利用锥束X线穿透受检部位
    B. 利用被检体的X线被探测器接收直接成像
    C. X线穿透被照体时,其强度呈指数关系衰减
    D. A/D转换是将数字信号变为电流信号送至显示屏显示
    E. 计算机将模拟信号变为数字信号,再重建图像

  • 查看答案&解析
  • 举一反三:
  • [单选题]体内有钛合金等材料的患者进行MR检查时,应注意
  • A. 可造成脱落
    B. 会产生金属伪影
    C. 时间不能过长,以免灼伤
    D. 会产生容积效应
    E. 会产生磁敏感伪影金属伪影主要表现为

  • [单选题]磁共振成像的特点是
  • A. 螺旋扫描,连续扫描
    B. 探测器数目可达几百个,使扫描时间缩短
    C. 扫描数据采集部分采用了滑环结构
    D. 无电离辐射
    E. 球管热容量大于X线机球管

  • [单选题]处于主磁场中的质子除了自旋运动外还环绕着主磁场磁力线方向轴进行旋转,称之为
  • A. 进动
    B. 转动
    C. 摆动
    D. 自旋
    E. 旋转

  • [单选题]CT机的X线发生装置内不包括
  • A. 高压发生器
    B. 准直器
    C. 滤过器/板
    D. X线球管
    E. 冷凝系统

  • [单选题]最早应用于CT检查的部位是
  • A. 四肢
    B. 脊柱
    C. 头颅
    D. 胸部
    E. 腹部

  • [单选题]关于CT发展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1973年美国人Lauterbur完成了CT的实验室的模拟成像工作
    B. 1978年第一台头部CT设备投入临床使用
    C. CT机是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明的,因此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nobel prize in physics)
    D. 1972年,亨斯菲尔德和他的同事在芝加哥北美放射年会(RSNA)上宣读了他们的论文,并向全世界宣布CT机诞生
    E. 1972年10月,世界上第一台CT机安装成功,获得了第一幅具有诊断价值的头部CT图像

  • [单选题]在FOV的概念中,错误的是
  • A. FOV即扫描视野
    B. 扫描时根据情况选定FOV
    C. 当选用FOV时,矩阵和像素成反比
    D. 矩阵减少时像素值也减少
    E. 增加FOV,矩阵不变时像素值也增大

  • [单选题]对于同种组织,其纵向弛豫时间应当是(should be)
  • A. 始终是一常数
    B. 仅仅与组织分子大小有关
    C. 与静磁场的场强大小无关
    D. 静磁场的场强越高,纵向弛豫时间越长
    E. 静磁场的场强越低,纵向弛豫时间越长

  • [单选题]关于失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失超表示超导环境的突然失去
    B. 人为因素可以导致磁体失超
    C. 当液氮液面降低到安全线以下时,可能会发生失超
    D. 强烈震动(如地震)也可导致磁体失超
    E. 失超后的磁体必须更换

  •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03yoyn.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